散人按:
在多单元耳塞刚流行开来的时候,由于单元技术尚未成熟、烧友们普遍对其了解也不够深,“单元数量”一度成为大家判断耳塞档次的简单粗暴的标准。但在见识到越来越多器材之后,如今我们已不仅仅关注单元配置,更看重耳塞品牌对于单元的调校能力,关注耳塞的特色表现。年轻的HiFi品牌Elysian新近推出的六单元动铁耳塞DIVA,就是这样一款看似配置普通,但兼具可玩性和素质的耳塞。
-外观有三种配色可选,面板部分设计相当炫目;
-可调节三种低频模式,不同模式下三频结构变化明显,可玩性强;
-素质表现不俗,并以解析力见长;声底纯净,声音密度较高。
引子:关于“堆料”
在普罗大众的印象里,判断一款产品是否“高级”的因素可以有很多:品牌的背书、产品的功能、配套的服务,等等,不一而足。单就产品自身而言,或许大多数用家并非产品设计方面的专家,判断的标准往往简化成了“产品里面用了多少料”——擅于“堆料”的器材,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总是“更好”的。不过,当材料本身足够好、研发人员的调校能力也够强时,“少堆料”的产品也能给人以不寻常的体验。拿烹饪做个比喻,把几十种原材料在同一个坛子里煨制成的福建名菜佛跳墙,各种荤素菜味道互相渗透,同时又能够将食材本身的特点保持住,堪称“堆料”典范。而广府名菜白切鸡,所用食材不过一只鸡,我们却能从鸡皮的弹性、鸡肉的鲜嫩程度、皮肉间脂肪的爽滑度,品尝出鸡的生长阶段以及厨师的处理手法;再通过姜葱、沙姜等酱料,赋予鸡肉更丰富的味道。两者之间食材复杂度有别,品评的方式也大不相同。“Less is more.”有时候,看似简单的外表,背后往往凝聚着无数汗水与心血。
在多单元耳塞兴起之时,因为单元素质不高、烧友认知不深等缘故,大家普遍把“耳塞里塞了多少个单元”作为对耳塞档次的判断标准。近些年,各类HiFi元器件发展迅猛,连带着各家品牌对单元的调校实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万元左右这一档,单元数量不夸张、声音表现有特点的耳塞并不少见,烧友们对其欣赏评判的标准也逐渐转移到耳塞自身的声音表现上来。
近期,各家HiFi品牌明显比前几年更为发力,耳塞领域佳作频出。老品牌自不必说,还有一些新面孔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比如来自马来西亚的Elysian Acoustic Lab(以下简称Elysian)。
这个今年刚开始在国内市场广泛露脸的品牌目前在产的耳塞型号并不多。不过当我打开搜索引擎寻找品牌的介绍时,却发现Elysian在国外HiFi论坛上早已被讨论得热火朝天,尤其是在亚洲范围内,主理人Lee有着一众忠实拥趸。
之前我也是在朋友的推荐下试听了Elysian旗舰型号Annihilator。起初我对于这款卖到两万多的塞子抱有一些怀疑的态度:圈铁静架构耳塞现在并不少见,单边加起来一共才7个单元的Annihilator何以卖得这么贵?及至听下来,才被其鲜活的音色、广阔的声场,以及富有“静电味”的高频表现所吸引。
在接触试听Annihilator的时候,我留意到除了这款旗舰耳塞之外,Elysian还带来了一款六单元纯动铁耳塞——DIVA。DIVA的售价相对便宜一些,但也达到了13000元。万元档可以说是近两年耳塞领域竞争比较激烈的档位。通常,最高档的旗舰耳塞会追求一些大而全的稳妥表现,而万元档则成为各家品牌搞创新、逞个性的地方,我们经常能在这个档位上发现一些可玩性强、不落俗套的塞子。这么一想,DIVA和Annihilator两款塞子之间的异同就很值得玩味了。
外观:五彩斑斓
我手上的这条塞子是宝石蓝配色,除蓝色外,DIVA还有曜石黑和宝石红两款。DIVA的面板设计可谓相当亮眼,在透明树脂下加入了许多大小不同的正六边形闪片,层层叠叠、密集簇拥的闪片让面板产生了立体视觉效果。在不同的角度下,闪片能把反射光线分离出斑斓的七色光来;再加上一行金色的品牌英文名,整个面板显得非常炫目。造型上,以树脂制成的壳体大体上还是类似公模的设计,塞子单边重量也不算特别重,佩戴感中规中矩。原配的硅胶套较为柔软,和耳道的贴合性比较高。塞子侧面上方设置了一个可自定义低频表现的旋钮,红白蓝三挡分别对应标准、充沛、超强三种模式,调节的时候需要用配送的小号一字螺丝刀才能拧转,稍微有一点麻烦。
DIVA原配的线材是新加坡线材品牌Effect Audio的Ares S。经常折腾换线玩法的烧友一定对这款线材不会陌生,其UP-OCC高纯度单晶铜线基对中低频的优化效果非常出色。线材的插头是2.5mm平衡头,插针部分则采用了ConX-PE插针,插拔方便,不过用起来稍微有点松,并且普及度不高,如果DIVA的用户想换线,选择范围会比较小。国行版本的DIVA还额外给了一对ConX 2PIN插针,这个插针显然不是给DIVA准备的,而是让原配的Ares S能够作为升级线用在其他耳塞上面,从而发挥更大的价值。
声音:风情三种
DIVA搭载了六单元动铁、四路分频架构。其最令人感兴趣的莫过于低频的表现。实际上,利用拨杆调节内部组件来改变耳塞部分频段的表现,这种设计在多单元耳机中已经屡见不鲜,但对于大部分中低端耳塞而言,这类调节有的效果变化不明显,有的则容易打破声音平衡性,噱头意义大于实际作用。而DIVA的三种模式则是在保证声音健康性的情况下,显著改变了三频的风味,每个模式都值得仔细聆听、分辨。试听DIVA时,我选择了不同级别的多款器材与其搭配,包括Astell&Kern SE300播放器、海贝音乐R5二代播放器、飞傲BTR7蓝牙解码耳放等,均采用平衡口驱动DIVA。
DIVA的声音保持了良好的润泽度,并没有出现以往一些纯动铁耳塞常见的声音风格偏干冷的情况,总体上比较舒适耐听。其音色略带有一点音染,在人声部分将歌手的唱腔渲染得更具有感染力。这款塞子的密度扎实,声音有不错的力量感,声底也较为干净,没有太多残余的声音出现。
我先将DIVA的拨杆调到“标准”挡。虽然名为“标准”,但此时的DIVA三频还是明显倾向于中上盘。其高频较为清亮,线条感十分出色,对该频段弦乐、三角铁等乐器的演奏细节还原得比较到位,听感顺滑,只是极高频的延展上还稍微差了些。中频的声音厚度处于一个适中的程度,人声的位置略微靠前而不贴耳,歌手的口型相当清晰,有一定齿音,不过还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低频并不是很抢眼,在鼓声、贝斯等乐器响起时也能有较为轻微的能量抵达耳膜,让三频整体架构维持着抓地力。“标准”挡的DIVA声音风格在演绎高频器乐和一些较为空灵的女声乐曲时表现相当不错,甚至有一点“日系女声塞”的味道。
再将拨杆调到“丰沛”挡。这一挡的低频得到一定程度的补足,质感的增强较为明显,可以感觉到低频的力道比“标准”挡更为凝聚,弹性也有所增强;对打击乐的表现力更出色,能够将鼓面的振动感予以还原。中频和高频的表现基本维持了“标准”挡的水准。此时的DIVA三频架构接近均衡,对泛流行音乐有较强的适应性。
而在切换到“超强”挡时,DIVA的低频表现相当优秀,不仅有着较强的力度,而且下潜也明显更深。此时的DIVA低频呈现出一定的“圈味”,和以前常见的动铁耳塞直来直往的低频风格截然不同。但DIVA并没有让低频就此变得泛滥、轰头,其泛音扩散不算太广,能量有所克制,与中频的衔接过渡也比较自然,并且丝毫没有掩盖掉中频音乐元素。这个模式下的DIVA对摇滚乐、爵士乐等风格音乐表现力出色,即便我播放的是一首节奏感强烈的电音曲目,其人声部分也依然清晰可辨。
可以说,DIVA的低频控制旋钮产生的效果绝不仅仅是“微调”,而是实实在在地改变了耳塞的整体风格。可贵的是,DIVA低频少的时候还能保持着存在感,低频多的时候也没让声音变得杂乱、浑浊,其变化始终维持在一个健康合理的范围之内。正因为这样,只要不是喜欢剑走偏锋的极端风格,那大部分烧友对于三频的喜好是能够被这三种模式所覆盖的。
而在素质方面,DIVA达到了当前万元级耳塞的平均水平。其解析力是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项:DIVA基本上能够做到将大编制曲目中微小的细节都还原出来,不放过乐曲中个别细微的元素。其结像粗细错落有致,对人声、弦乐、管乐等不同类型的乐器并不一概以细致或粗犷的方式呈现,而是能够以接近原有形态的方式来塑造轮廓。其动态表现尚可,演绎交响乐时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宏大的气势。声场的表现则中规中矩,有边界感,声音层次感比较单薄。瞬态速度则不算很快。
在驱动性方面,DIVA灵敏度100dB(100mV 1kHz)、阻抗4Ω(1kHz)的纸面数据也显示出这款塞子并不算特别难推,实际上,用飞傲BTR7这个级别的蓝牙解码耳放平衡口已经可以让DIVA比较轻松地发出正常的听音声压,声音内容的呈现也还算有条不紊。不过,在使用中高端便携播放器驱动DIVA时,可以感觉到塞子的素质表现明显有所提升,比如声场的纵深有比较大的拓展,结像的边缘更为立体。因此,我还是建议对DIVA感兴趣的烧友用中高级别的前端与其搭配。
而在风格的搭配上,DIVA对于冷或暖的音色反映尚属准确,故而烧友不需要特别费心于寻找“冷暖互补”的搭配方案。此外,我会倾向于选择声音更加安稳的前端,以获得更顺耳耐听的音效。拿我手上的SE300来说,用NOS模式+A类放大的组合搭配DIVA时,声音亲切、鲜活,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毛躁感,听起来十分柔和;而OS模式+AB类放大的组合则会让DIVA对音乐场面的演绎更自如一些,同时声音中出现了更丰沛、跃动的能量,听起来显得比较“带感”。考虑到平日听音乐的喜好,我个人会更倾向前一种搭配。
从价格定位上看,DIVA和Elysian旗舰型号Annihilator并不在同一个档次上。Annihilator采用了一圈四铁二静电复合单元架构,实事求是地说,像DIVA这样的非静电单元耳塞是很难复刻出那股子迷人的“静电味”的。另外,在绝对的素质表现上,DIVA确实不如Annihilator那样表现得十全十美,尤其是声场和动态方面存在一些差距。但考虑到DIVA的声音纯净度、高频线条感等因素,我认为DIVA还是和Annihilator一样,具备了高端耳塞的一些声音特征。如果说Annihilator代表的是对声音极致表现的追求,那么DIVA或许可以看作是“声价比”相对更高的选择。
此外,DIVA相比Annihilator而言驱动门槛要低一些,如果手上实在没有太好的前端设备,那么用一些入门级的器材临时搭配听一听也不容易出恶声。在这一点上,DIVA比Annihilator稍微友好一些。但话又说回来,满足驱动力要求的Annihilator所发挥出的潜力相当大,甚至可以和一些控制力优秀的台机搭配出让人惊喜的效果。尽管DIVA有一定的潜力,但终究不如Annihilator那样可堪挖掘。
尾声:加减之间
这些年,HiFi耳塞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头,其中的不少品牌登台亮相时,打头阵的就是价格高达五位数的塞子。这些新品牌大部分难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HiFi市场中站稳脚跟。而Elysian能在淘沙大浪中存活下来,还能在海外烧友群体中获得不错的评价,我想,这与Annihilator和DIVA在各自价位下展现出的可靠硬实力与独特调音理解关系密切。早些年我和烧友们交流发烧见闻,谈及多单元耳机时,不少朋友对那些动辄单边十几个单元的高价位型号明显关注度更高。的确,这些耳塞在密度、解析力等方面拥有先天优势,“增加单元”和“提高素质”形成了强关联。而现在,在纸面配置与参数之外,耳塞的设计理念、单元的调校方式、声音的个性化表达,每一项标准的出现,无不意味着HiFi耳塞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和品鉴方向。
相比起Annihilator这道“佛跳墙”而言,DIVA这道“白切鸡”看似平平无奇,细品下来却令人回味无穷;不同的声音架构玩法犹如在食客面前盛放着的姜葱和沙姜,清淡、鲜香与辛辣,风味各异,任君选择。前一道菜确实更显名贵,但谁又能嫌弃后一道菜不够华美呢?
以上。
耳边烧友团閑雲散人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