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C >正文

HIFI 篇二百一十九:贵有贵的道理,iFi Go Bar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正如去年预测的那样,小尾巴这片蓝海生生卷成了红海,近一年各厂家新品不断。上半年听到iFi准备出小尾巴时,我第一反应是:没想到啊没想到啊,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O(∩_∩)O哈哈~ 本来觉得一直专注大尾巴且手握大菠萝(iDSD Diablo)这样成名作的iFi对折腾小尾巴不会再有兴趣,未曾想反其道而行之,由大及小,新鲜出炉了一根音乐能量棒Go Bar!

开箱

Go系列是iFi新开的产品线,主推与传统HiFi不太一样的创意新品,比如之前体积小续航强非常适合通勤需求的Go Blu蓝牙解码耳放一体机。Go Bar是这个系列的最新一员,与一般小尾巴不同,更像他家大尾巴的缩小版,连包装盒都要比同类产品大很多。正面是产品照片和Hi-Res小金标,背面则是产品特点和详细参数。

HIFI 篇二百一十九:贵有贵的道理,iFi Go Bar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包装盒的一侧印了Go Bar的按键;一侧印了代表产品特点的技术标识,比如熟悉的全平衡线路设计、iFi看家黑科技的XSPACE和XBass。

HIFI 篇二百一十九:贵有贵的道理,iFi Go Bar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随机提供了快速入门卡片、MQA说明和iFi贴纸。这个贴纸倒是第一次看到,记得以前都是一个笑脸。

包装盒大的原因之一,是因为iFi在里面塞了一个定制皮套,比之前Go Blu先上架再送皮套的做法爽利很多。而且这个黑色的皮套,看着不起眼,其实花了心思。磁性搭扣,还做了隔层,最里面可插Go Bar,外面一圈可放线材,有点“螺丝壳内做道场”的感觉。随机线材,不但标配了苹果Lightning线,而且全为iFi现在单独零售的金色升级线,可谓一步到位。


HIFI 篇二百一十九:贵有贵的道理,iFi Go Bar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深蓝色外壳,全金属材质,激光刻字,做工精湛。体积比一般小尾巴大不少,拿在手里既有分量,也有质感。正面像iDSD一样做了两边倒角,增添了一丝设计感。背面是一排指示灯,虽然有的大佬吐槽:到这价位还没有液晶屏,我自己对此既不介意也不意外,因为iFi为了音质考虑一直采用灯光颜色作为交互。上面位置的白色亮灯对应着不同的解码码率;倒数第三个对应着MQA和数字滤波器的状态;最下面两个分别对应XSPACE和XBASS音效模式。

HIFI 篇二百一十九:贵有贵的道理,iFi Go Bar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HIFI 篇二百一十九:贵有贵的道理,iFi Go Bar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机器的一头是TYPE-C USB接口;一头是3.5mm单端口和4.4平衡口。值得一提的是(1)iFi的单端口其实用的也是平衡线路,自称为S-平衡(2)Go Bar的推力标称为单端300mW@32Ω;平衡口475mW@32Ω,这指标在我印象中应该名列第一了,和大菠萝的品性简直一脉相承。

HIFI 篇二百一十九:贵有贵的道理,iFi Go Bar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iFi明显听取了大菠萝用户的反馈,在Go Bar上居然用了IEMatch这个黑科技,还分了3.5和4.4两种接口,对高敏低阻耳塞的用户真的是照顾有加啊。

自带独立的音量调节,在更换不同设备时会自动把音量的起始值调低,避免“炸耳朵”。同时,也会导致音压的变化,使用时注意及时调整。同时按音量+和-按钮(≥2s)可切换为Turbo模式(+6dB)。最右面的是设置按钮,与音量键配合可对四种数字滤波器进行选择,也可循环设置XSPACE与XBass音效模式。

HIFI 篇二百一十九:贵有贵的道理,iFi Go Bar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技术参数:


输入:USB-C


支持格式:PCM-44.1/48/88.2/96/176.4/192/352.8/384kHz


DSD-2.8/3.1/5.6/6.1/11.3/12.3MHz


DXD-352.8/384kHz


MQA-全解码(Full Decoder)


DAC:Bit-Perfect无损解码DSD、DXD,Cirrus Logic芯片组


耳机输出:平衡4.4mm/非平衡3.5mm


输出功率:非平衡:300mW@32Ω;3.8V@600Ω


平衡:475mW@32Ω;7.2V@600Ω


输出阻抗:<1Ω(平衡/非平衡),使用iEMatch时<3.6Ω


信噪比:132dBA/108dBA(平衡/非平衡)


动态范围:109dB(A)/108dB(A)(平衡/非平衡)


THD + N:非平衡:<0.09% (100mW/1.27V @ 16Ω)


平衡:<0.002%(6.5mW/2.0V @ 600Ω)


频率响应: 20Hz - 45kHz (-3dB)


功耗(最大):<4W


尺寸: 65(长)x 22(宽)x 13.2(高)mm


净重:28.5g

音质

试听设备:


水月雨KPE JZ MOD版单动圈入耳耳塞+7N 单晶铜升级线


听宝欧若拉 Aurora 单动铁入耳耳塞


DQSM Audio Pandas平头耳塞


Go Bar的参数都为默认,关闭iEMatch,关闭XBass+XSpace和数字滤波。试听刚开始就遇到一个问题,接华为Mate20Pro(UD)+鸿蒙2.0系统无法正确识别为音频设备,只能识别为充电设备。无奈手机端只能换荣耀10+海贝音乐APP(独占模式)来完成测试。不过,在最早试听工程版的时候表现较好,估计随着固件更新应该可以解决。顺带说一句,Bar的码率灯很准,佐证了Mate20Pro(UD)的确锁频在96kHz (─.─|||

荣耀10手机,海贝音乐APP连续播放一个小时,只开微信的情况下,耗电12~14%。考虑到荣耀10的电池容量小于华为Mate20Pro(UD),换算后Go Bar的耗电比平均数高了1~2%,可以接受。

HIFI 篇二百一十九:贵有贵的道理,iFi Go Bar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试听前,iFi这款产品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那个标称的推力,300mW@32Ω的单端居然比号称“大力出奇迹”的乂度Link2BAL(单端125mW@32Ω)翻倍还不止,所以第一次开机我是一再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耳机推爆了。结果,一耳朵,发现这推力表现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手机实际音量在65~70%,不算大但也不算很小。其次,这个推力并非一往无前强调力量的那种,而是更偏控制,适可而止,细水长流,非常注重耐听性的那种。这点其实也是之前我最担心的,毕竟CS43131早期翻车的实例已经证明一个不好很容易弄出硬邦邦的恶声,到时如果再加个大推力,画面太美不敢想像。幸好,在换用新芯片之后iFi的调音也在不断进步,越发成熟,至少其音质表现明显优于同系列同芯片的Go Blu。最后,这个推力下声音饱满厚实,游刃有余,大场面下能完全撑住,呈现出音波层叠鼓声阵阵气势十足的形态,有点“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这点在搭配听宝Aurora时感受尤甚 (^o^)

三频均衡,稍稍偏下盘一点点,声音完成度很高,听感上没有明显的瑕疵,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圆润丝滑;其次,则是分寸。就像《人世间》省长夫人教育女儿说的那样:注意分寸——这个恰到好处的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Go Bar最后完成得不错。

比如,高频部分,很通透,一方面毛刺消除得非常彻底,令歌曲的演绎非常地顺畅,即使前端和流媒体的质量差一些也不影响正常聆听;另一方面又不会像某些日系耳塞那样压得过暗,依然保留了恰当的亮度和能量感,在抓耳和耐听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所以,听人声会觉得比较到位比较过瘾,有点女毒。比如《非诚勿扰》插曲Quand je me regarde,尚雯婕的高音上去得非常顺滑,在高潮部分给予一定的冲击力,不会给人后劲不足或者点到为止的遗憾感,而且不上头,非常棒。听大编制呢,铜管乐有较好的亮度和质感,不会过于平淡。听吉他、琵琶等弹拨类乐器,其清脆的特性一如现场,既能瞬间抓住听众的耳朵,令人感动,又不会过于刺激。

看上面说推力的部分估计大家对其低频的表现也能猜到几分,下潜够深,凝聚有力,一般动圈耳机都能呈现出中间硬边缘软的形态,不上头不失真。其量感,我个人觉得不多不少,正好,听《BAD GUY》或者《鼓诗》这样的作品弹性颇佳,既有韵味,又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也许有的烧友会觉得多了一些,但不会觉得肥腻。


动态表现尚可。可能是因为大推力的关系,其背景并非极致纯净,会有一点点毛躁感。其平衡口的表现与单端口基本一致,音量可调低至少一层,速度更快,背景更黑,细节更多,但韵味会少一些。

HIFI 篇二百一十九:贵有贵的道理,iFi Go Bar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HIFI 篇二百一十九:贵有贵的道理,iFi Go Bar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可惜,手头没有高阻耳机,于是带了任务去知音堂蹭听,也是它新装修后的第一次吧 (^o^) 感谢罗老师的推荐——3~8K价位比较热门的三款耳塞:山灵MG800动圈混合+4.4插头+大号耳套;Acoustune HS1790Ti单动圈+3.5插头+大号耳套;QDC Tiger 6动铁2静电混合单元+4.4插头+小号耳套。三组搭配与之前Go Bar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基本一致,都可以推得风生水起,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

(1)小尾巴推力大,真的是占尽便宜,何况它还提供了很高的质量,犹如冷兵器时代力大无穷的花木兰,青史留名是必然。再听一众新出的小尾巴……顿时想起《三体》带来的那句热词“降维打击”。


(2)虽然推力大,占据了很大的先发优势,但也不能代表一切。比如,听QDC Tiger的时候,既可以一耳朵体会到千元塞与万元塞的差距,也能感觉到前端解码反而成了瓶颈,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量。HD800S这样难推的大耳,用Go Bar来推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同门的大菠萝,即使不上Turbo模式也没出现疲软不堪的情形,尤其低频的表现颇有点样子。可惜,推得动却控不住,高频实在太冲了,听个小提琴,全是直来直去的弦音,有点上头啊 (─.─|||

HIFI 篇二百一十九:贵有贵的道理,iFi Go Bar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总结

相比自家大尾巴的代表——大菠萝,Go Bar考虑到前端和音源的使用环境,还是做了一些更讨好耳朵的”打磨“,声音更趋圆润柔和,个人感觉其和Hip-DAC一样,在iFi家族中比较另类。功能方面有点像Gryphon灰菠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音质方面既不像灰菠萝那么数码,也不像Hip-DAC那么模拟,介于两者之间,取得了一个很棒的平衡,我很喜欢。最令我惊艳的是Go Bar与单动铁Aurora的搭配,颇有“强强联手”的味道,既抓耳又悦耳,简直焕然一新。虽然不能弥补单动铁频段的缺失,少了一些灵动和甜味,但却令其充盈,一扫原来稍显单薄的声线,情感饱满,温暖厚实,尤其原来赢弱的低频在听感方面改善明显。

当我知道Go Bar零售价为2280元,第一反应是好贵啊,毕竟国内千元内的小尾巴一抓一大把啊。问了问iFi,原来它的设计初衷是对标国外Apogee Groove、蓝蜻蜓等同类产品,怪不得……不过,如果考虑到它碾压性的推力和出色的音质表现,对标这个价位也并非毫无道理。考虑其重播的乐感表现,我个人相当喜欢,甚至超过之前的灰菠萝,建议大家有机会多听听 (^o^)

BTW:它居然还有一个更贵的,全镀金,十周年纪念版,全球限量1000台!

HIFI 篇二百一十九:贵有贵的道理,iFi Go Bar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

悦尔法iFIGobar能量棒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HIFI小尾巴界天花板3.5+4.4平衡双输出Gobar音乐能量棒2280元京东去购买阿明Amin 「原创」

作者声明本文存在利益相关性,请大家尊重作者及分享的内容,友善沟通,理性决策~

网友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暂无评论...
三日内热门评论文章
为您推荐
  • 相关阅读
  • 业界资讯
  • 手机通讯
  • 电脑办公
  • 新奇数码
  • 软件游戏
  • 科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