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见上,不短的等待后,船长的机箱终于到了。船长的机箱还是如同所料的漂亮:
顶面
顶面
前面
前面
背面
背面
金属侧面
金属侧面
玻璃侧面,说真的一瞬间我有放弃玻璃放下面的想法,因为真的好漂亮
玻璃侧面,说真的一瞬间我有放弃玻璃放下面的想法,因为真的好漂亮
以上的照片拍不出来机箱的质感,但是这个造型真的让我喜欢。一是精细的做工,二是散热孔的造型和大小。大了可能不防虫(笑),但是可以提供足够小的风阻,说白了就是风扇同样转速下可以通过更大的风量。我一直认为,在必须用风扇的情况下,让风扇转速尽量低是比完全封闭成闷罐更好的散热方式,因为闷罐虽然可以隔绝一部分噪音,但是带来的高发热会让风扇转速更高,实际体验可能反而不如相对开放,但是风扇噪音低来的合适。
不过从这个图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出来三个槽点?
1、手套在机箱内。本身手套是在拆装机箱防止指纹的,结果我要拆了机箱才能拿到手套,这好像形成了一个悖论啊。好在雅浚散热器不仅送了指套刮刀,还送了一副手套。
2、多种螺丝孔径。嗯,实际上整个拆下来发现,这个机箱拆卸需要1mm/2mm/3mm三种内六和一个十字4种螺丝刀。同时附件里没送螺丝刀。内六其实是比较讨厌的,因为万一工具不合适,很容易滑丝。我能理解应该是这个机箱的目标用户本身都是geek,这个属于常备工具,但是我还是觉得,哪怕不是标配,也应该提供一个选配项,比如+50送合用的螺丝刀,省去一些我这种用户的烦恼。
3、没有配备pci挡板。这个其实没多贵,也没必要用cnc铝。普通黑色的也没多贵,而且作为资深diy可能每个人家里都有一堆这个东西,不过还是觉得应该配备上。
小结:对于这个机箱的做工,公差控制,表面工艺和材质,我都非常的满足。但是如果能以增加100的费用提升一些小细节,我个人感觉会更好。
装机细节从略,船长机箱不管v12还是v3,都有许多大佬早就写过详细的装机文章,我——懒人一枚——也就不献丑了,简单说几个小细节。
一是雅浚g3散热器标配1700扣具,但是精美细致的说明书里完全没提到1700扣具的安装方式,其实主要是垫片的高度不同,说明书有两种,配件有三种,我只能盲猜是说明书没有的那一种是1700的,后来证明猜对了,因为这个垫片上面印了1700字样=-=,另外,还是希望amd扣具和intel扣具能够分成两个塑料袋包装会更方便使用一点。
底板双14寸进风扇我加了防尘网。防尘网装外面方便清洁,装里面好看。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好看更重要。另外,虽然我买了3个14寸风扇,但是准备先只装底部两个,前面板不装,如果实际测试散热不足会最后增加一个前面板散热风扇的。多说一句,三个600转的14cm风扇噪音绝对小于一个1800转的14cm风扇,控制转速是风扇静音的关键。
虽然电源我用的是14cm,但是可以看到距离pcie1(显卡)插槽还是很近的,所以电源排线全部绕电源放置,可能会影响一些电源的散热效率,但是观感还行,本身电源负载应该不高,自己估算应该不会超过500w,问题不大。cpu风扇装的反叶扇,目的也是省去一个后排风的散热扇,如果实测不行,我会拆了反叶扇装后排风,再给散热器正面加上一个12cm风扇;cpu的原装风扇装在了机箱顶部:
显卡安装证明了之前的判断,后面和电源排线特别是24pin排线还是贴的很紧的,用手测试下,有一定的力度但是不大,应该不大于显卡自身重量带来的压力,凑合用了。
来一张相对清楚点的图看看24pin线和显卡的关系。。顺便继续吐槽,amp的这个pcie供电线真的好奇葩,明明一个接口只推荐用一根线,费用弄两个插头干啥。这点没有九州风神的pq1000m好用。
另外,眼尖的朋友可能发现了,船长机箱pci挡板的固定螺丝并不是常见位置,二是在顶部,这直接导致了我现有pci挡板都不能用=-=,来张清楚点的:
最后两张图,一张是透明侧板,一张是金属侧板,朋友们觉得哪个更好看呢?
其实还是有其他一些槽点,比如机箱佩的绑扎带是白色的,不过电源送的是黑色的倒是不影响。机箱自带的脚钉安装孔小于侧板螺丝直径,所以还需要自己配脚钉和m4螺丝。最bug的是,光威的3200内存无法工作在3200频率下(xmp直接选不行,手动放宽参数也不行,主板bios已经更新最新)。已经申请换货了,不知道换回来的会不会好一些,有一些失望。不过瑕不掩瑜,基本我期望的东西倒是都达到了。至于测试,我也懒得做了,12400F+3090,怎么看都是现阶段足以满足我的硬件配置了,放在客厅说是凶兽也没什么不对。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种种吐槽,但是还是对船长机箱充满了好感,或许2000元一个机箱,还在小地方成本控制会有人不理解,但是看到机箱本体的做工用料各方面,也不难理解。对于机箱来说,2000元很贵;对于一个cnc全铝机箱做工达到如此地步,2000元却又很有性价比。只是希望船长能够提供一个增值服务,比如加200提供全套配套的螺丝刀、pci挡板、黑色绑扎带、侧板可用的脚钉、可能会用到的延长线什么的;同时做好细节比如更全面的说明书,手套放在机箱外面方便取用之类的。
下一篇应该是最后完成体,加上一些软件调试吧。顺便看看看个把小时电影后的温度和噪音控制。应该是下周了。说真的,这一篇文写的可能有些啰嗦,因为我是从装开始写,装了3天,写也是断断续续写了3天,还请海涵~~~~~~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