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如果要花合适的钱,办体面的事,似乎就要经过长时间的选择与试错。买数码产品如是,听歌亦如是。
这是我目前的音箱组合配置,用来听Apple Music的HomePod立体声,给Windows打游戏用的Bose C50。
新增加了一对PSB的AM3,本来是想给Mac做监听音箱的。
但意外地发现音质居然还蛮好,最近大部分时间除了监听功能,它替代了大部分HomePod的工作。
HomePod我一直觉得不错,但致命缺点是惨绝人寰的延迟。虽然现在新系统Safari可以用了,但六脉神剑一般的稳定性,时不时抽风真就搞得人很烦。
我还是只喜欢每天进房间,喊一句「Hi Siri,来首我喜欢的音乐吧」的脱机用法。
PSB 保罗·巴顿
PSB是加拿大四大品牌之一,也有40多年的历史了。不过国内好像相对小众,能查到的资料不多。之前在朋友家见过imagineT3,那时候还只能第三方渠道或者海淘。
国内的PSB自营店也开业了,所以我就盲狙了一单Alpha AM3。
加拿大PSBAlphaAM3无线蓝牙多媒体电脑电视音响家用有源2.0音箱3980元天猫精选去购买我对音箱的诉求,除了音质和品牌以外,外观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如果加个限定条件的话,那就是体积小+白色。
综上,AM3算是满足了我的这次添置音箱的需求点。用了不到一个月,今天就来聊聊。
外观和设计
AM3属于中规中矩的方正造型,也没有仰角。和很多传奇音箱品牌一样,不会轻易更换什么前卫的设计。自带磁吸防尘罩,我觉得拿下防尘罩更好看一些。
Logo胶贴挺复古的,很有古早传统HiFi的味道。
黑白的经典色彩搭配永远不会错,遇事不决深配浅。苹果的很多产品,也都遵循这个设计逻辑。
2.0的桌面音箱,我并不追求2.1,还要拖一个笨重的低音炮,这套桌面我只希望尽量简洁。
PSB AM3的一个亮点,就是采用了高音/低音单元的位置。
19mm的铝制球顶高音下置,4英寸的聚丙烯低音单元上置。
高音单元采用了钕磁铁,磁性更强,对于音圈和音喷的推力更大。低音下潜也会更深,加快音频响应。
同样的功率下,钕钕磁在低音、灵敏度都要更好。同样效果下,可以实现更小和更轻的产品落地。
100mm聚丙烯材质的钢篮框架中低音单元,也是这个级别常见的尺寸。不过有少许的溢胶痕迹,希望品控可以再好一些。
AM3有更高级的4阶LinkWitz Riley分频器,通过24dB/倍频程分频的算法,会保证高低音的匹配度,可以做到分频点的零相位差。
多路声源存的相位差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高音会最先到达人耳、中音稍后、低音最迟。因为传输路径长,声音会相对滞后。一些高音下置的产品,在宣传中会写一句无声程差,就是这个原理。
这个放置方式会尽量避免相位差,保证听感与声源最大的一致性。当然了,有条件的上架子更好。
这样一来,聆听范围就会更加宽阔自然,听觉上的「皇帝位」范围也更大。
导向孔后置的布局,因为低音可以很容易衍射出去,后置布局可以避免杂音,相对更干净一些。
但摆放的时候要注意不太贴墙,距离太近的话会堵塞进出风,造成声音发闷。
接口一览。
唱机输入、光纤输入、AUX模拟输入、USB音频输入、扬声器输出、低音输出、蓝牙配对等。
你可以选择蓝牙或者有线,也可以接低音炮组成2.1的桌面音箱系统。
自带了一个遥控器,除了常规的播放控制外,还可以单独调节模式、高低音等。还有一个很特别的Mode按钮,用来调节声音模式。可以激活数字信号处理,这个后面再说。
使用
副箱不需要单独供电,用自带的16号扬声器线连接就可以了。自带线最好是换一下,比如这种无氧铜音频线。
自带香蕉头,线被也是尼龙的,质感和外观都比自带线好看许多。
我因为是直接做Mac的监听音箱,所以直接连了3.5。
21款的16寸MacBook Pro推力其实相对来说挺不错了,里面有96kHz采样率的DAC数模转换器,其他的Mac是48kHz。
在本子里目前应该是独一档的存在,底噪和动态范围都还不错。
图源水印
如果我想要实现AirPlay 2,搭配一台BlueSound解码播放器就可以了。打开蓝牙功能,也可以无线使用。
桌面使用,最好内八角度放置,听感会更集中一些。27寸的显示器对比一下,可以直观地看到AM3很小巧,放在桌面上很省空间。
4阶LinkWitz Riley分频器的24dB/倍频程分频算法,加上内置的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解码可以达到192KHz/24bit。结合数字智能功放技术,单路可以做到35W功率。
这期的音质测试视频,就是用AM3作为监听音箱完成的。相比我之前用Mac自带的音箱,强了几个档次。
刚才提到的遥控器上那个Mode按钮很有意思,AM3内置了WAVES的的高级音频插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来选择。
一共是三个插件,MaxxBass、MaxxDialog、Maxx3D。
预置了四种模式,三个插件可以一起工作,通过Mode按键切换。
立体声:默认正常效果,按下后灯会熄灭一下;
WideSound:单词是泛响的意思,可以扩展音域声场,绿灯;
对话:主要突出人,测试看会吐字会更加清晰,黄灯;
WideSound Plus:相当于把模式2/3混合,突出人声的同时扩展声场,蓝灯。
当开启WideSound Plus之后,相比默认的立体声感觉换了一个音箱。音场范围扩大非常明显,一耳朵的差别。
同时人声明显更突出,临场感很强,我最近日常都是用这个模式。
音质
直接上视频吧,受限于录制设备,真实聆听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简单文字梳理一下。
逃不过的《渡口》
虽然很俗,但渡口真的是试音金曲。开场的鼓声能听到下潜,鼓声下去后有着明显的回颤音。在营造空间感上,24dB/倍频程分频算法功不可没。
在吉他的高音区域,泛音没有毛刺感,高音表现饱满丰富。人声出来以后,如果用默认的立体声模式中频会偏弱一些。但开启WideSound Plus之后,能有相对明显的提升,人声会变得集中紧实。
《把悲伤里给自己》 赵鹏
作为“人声低音炮”,赵鹏的这个版本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试音曲目。前奏乐器部分,整体缺少了一些HomePod的那种空灵感。但人声出来的那一刻居然让我有些起鸡皮疙瘩,倒不是说这个尺寸的低音单元能有多么强大,而是我觉得AM3营造出的那个出色的氛围感。
它很好地还原出了赵鹏磁性低沉的嗓音,相比之下这部分HomePod的还原就差了点意思。我觉得主要差别,还是来自于WAVES的插件,WideSound Plus是包括WideSound的,所以声场扩宽+人声增强,就非常适合这首歌。
《Stupid》MILKK
前奏无人声,密集的鼓点敲击。可以听到AM3的低音虽不至于很强,但仍然能保持动态弹性。但人声进来之后,相比HomePod会有一些中频糊掉,HomePod的中频我也吐槽了几年了。AM3能很好的维持一个均衡,中频会相对靠后一些,更有密度一点。
观影的表现也还可以,复联名场面随着背景乐的逐渐起势,各成员的动作/对话/武器碰撞能清楚的分离。
相信如果再接一个低音炮,这种临场感应该可以还原得更加出色。
总结
本来是想当个监听音箱,但PSB AM3的表现我还挺意外的,也可以说是意外收获。除了小巧的体积和不错的外观,音质的表现在同级别应该算头部阵营了。尤其是WAVES插件的加入,WideSound、WideSound Plus带来的效果,可以说是一耳朵提升,所以我最近大部分的音乐都由AM3来播放了。
在本身不错的基础素质上,通过插件算法完成声效优化,让声场更宽、人声更突出,是个很聪明讨巧的做法。
PBS这些年虽然在国内小众,但看烧友论坛口碑一直也都不错。现在进入了国内市场,购买渠道和保修政策无疑对消费者来说是个利好。
不过我觉得既然WideSound Plus效果很好,不如直接做成默认,消费者到手的第一感知可能会很惊喜。
也许这就是传统品牌的执念与固执,想了想其实挺难得的。
PSB这种很有历史底蕴的品牌,也见不到什么营销,一直在实打实做产品。
希望未来可以更快更多地去拥抱新技术,比如直接内置AirPlay、更加智能化、取消遥控器等等。给到更智能的休眠设定,而不是一段时间静默就需要重新开启。
传统与未来,希望这些品牌可以兼得。
作者声明本文存在利益相关性,请大家尊重作者及分享的内容,友善沟通,理性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