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Macbook Pro 忠诚用户,自始至终都甩不开一个配件:那就是拓展坞。为了所谓“苹果的极致”妥协到如今。而过去我使用的拓展坞都是便携式的一拖7。优点是基础配件的连接是完全没问题的,使用起来也是随手就可以带走。至于更加全面的桌面级拓展坞始终是观望的状态,总以为,功能都差不多,省省算了。而当我这些年不再经常奔波之后,Macbook Pro也渐渐扮演了桌面主机,我想是时候尝试一下桌面拓展坞了。而当我真正体验过后,我后悔了!!!为什么此前没有使用呢?
首先,作为可以固定摆在桌面的拓展坞,与便携式拓展坞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不再便携了,但换来的是干净整齐的桌面。在此前,拓展坞一旦身负多条线之后,拓展坞本身就不再固定,会被四处拖扯。导致桌面根本不存在理线,而桌面拓展坞将线缆都稳稳的拖住并且藏在身后。即便拖出几个配件,也都不会觉得乱成一麻。
我选择的是奥睿科的TB3-S3雷电3拓展坞,顾名思义它支持雷电3接口,因此,终于能与Macbook Pro进行满血的数据传输,毕竟此前使用的普通协议的拓展坞仅仅是当作一颗Type-c接口使用,没有激发全部的传输速率。但当拿到这部支持雷电3接口拓展坞后,体验骤变,具体有什么变化,接来了给大家说说。
首先列举一下这款产品的所有接口以及速率。一支高达40Gbps速度的雷电3连接线与电脑相连,而后有15个不同的接口拓展不同的功能,几乎做到了电脑与外界连接的所有接口,并且速度也十分可观。这样的配置可以提供给各行各业的专业工作者不同的需求,同时还不局限于只能在Mac平台电脑使用,Windows笔电一样可以选择它。
最直观的改变要说是外接显示器的变化。我此前的便携拓展坞仅仅有一颗HDMI接口,因此连接显示器后,投放的仅仅是30Hz刷新率的效果,如今在这部拓展坞支撑下,我可以通过一根DP线投屏4K 60Hz的高清、高刷画面。单纯在刷新率上的提升已经是非常明显且舒服。加之HDR高动态范围的激活,用来看电影体验也是史无前例的畅爽。
其次另一个用途就是USB硬盘的读写传输速度的提升,因为我所有的照片、视频素材在项目使用阶段我都会存在电脑中方便随时取用,而项目结束我会转移到备份硬盘留存。因此每次使用硬盘都将是大量数据的转移,对于拓展坞的速度是考验、对稳定性一样是考验。毕竟备份过程中翻车甚至会意味着素材的丢失。
我对ORICO奥睿科TB3-S3扩展坞的10Gbps USB3.1Gen2接口进行了测试,传输一份75G左右的视频项目素材,素材偏向于碎片文件。如上图测试结果:耗时13分51秒。且过程中我一直在观察进度条的变化,总体的传输比较稳定。
体验确实有所颠覆我此前的一系列便携拓展坞,但体验中遇到的缺点也不可忽视,需要产品研发继续努力:
譬如,一张XC II SD卡的读取传输速度即便在我没有对比测试下,也感到了肉眼可见的迟缓和速率波动较大的问题。SD卡插入的体验也不是很理想,卡槽比较浅,第一次插入总觉得插反了甚至害怕插坏了。
似乎因为这拓展坞并没有支持到XC II SD卡的读取因此会比较慢,由此也冒出一种想法,作为一款专业级的拓展坞,后续能否推出一些譬如返厂升级插件的行为呢,在可行的范围内通过售后来延长和升级产品的使用体验,我想是个不错的办法。
毕竟在我的认知中,这一系列插口的更新换代频率是渐进的,并且这一配件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新的频次并不是经常性的。所以售后方面能否帮大家进行一定的升级呢,这一方案是否可行还要看厂商的安排了。
除了上述一些小的不足,整体的体验还是如我开篇所讲:后悔刚刚使用桌面拓展坞。选择奥睿科这款产品的理由还包括它棱角有致、金属钢硬的设计风格,与我所搭配的桌面看起来十分契合,并且立式的设计理线也更干净,在譬如金属包围线材以及CNC切割机身方面的细节都很考究。60W DC供电,让我的桌面又少了一根线,多样的接口应对我日后无限可能的工作。
总而言之,这是一款使我桌面变得有序的一款拓展坞,激发了Macbook Pro更深的潜能,让我传输效率更高。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