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哥酷睿i9扛起品牌标志,如今的酷睿i7,特别是开放超频的K系列产品,越发地有些放飞自我,特别体现在其颇有杀伤力的性能与性价比方面。到了刚刚批量上市的十一代产品上,这一现象更为明显,酷睿i7-11700K大有超越酷睿i5-11600K成为超值之选的趋势。
也许你会说,刚上市的十一代酷睿处理器的性价比不如上代,那你可大错特错了。主板平台升级带来的好处放在后面说,单论处理器方面,新产品中的酷睿i7-11700K的实际售价已与上代产品酷睿i7-10700K基本相同。
莫要纠结于14nm制程,代号为Rocket Lake-S(简称RKL)的十一代酷睿不是只借助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制程获得频率方面的优势那么简单。十一代酷睿桌面版用亮眼的两位数IPC性能提升,拉开了全新Cypress Cove微架构的序幕。
11代酷睿处理器家族重新将最多核心数量控制在8个,因此酷睿i9和i7之间的差异只有主频和睿频上限,以及是否有TVB这样的频率提升技术。
11代酷睿还放弃掉了i3的产品线,取而代之的是在Comet Lake架构的基础上推出了一批新的10代酷睿i3,在频率上做了一些提升。
IPC的惊人提升
11代酷睿相比于10代最大的变化就是内核架构升级到了Cypress Cove,新架构改进了预取器与分支预测器的性能,相比Skylake架构,一级数据缓存增大50%,一级缓存存储带宽增大100%,二级缓存增大100%,微指令缓存增大50%,每周期能够加进乱序重排缓冲区的微指令多了25%,乱序重排缓冲区大了57%,后端执行端口多了25%。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Ice Lake上的Sunny Cove的14nm工艺再造,与Tiger Lake上的Willow Cove各有侧重,相比Comet Lake上多年未换的Skylake架构,会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英特尔的官方数据是IPC提升了19%。
Skylake(左)与Cyperss Cove(右)的内核架构对比
但IPC(Instruction Per Clock,即每个周期所能执行的指令数量)其实是个比较微妙的数据,因为其中的“Instruction”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在这里我们挑选一种更容易理解和实现的方式:测试CPU的同核同频性能。
为了保证核心数量的统一,我们选择了酷睿i7-10700K进行对比。测试的所有CPU都关掉超线程技术,同时把工作频率锁定在4GHz,并关闭所有自动超频或降频节能相关技术。从而尽可能保证物理参数的一致性。
理论测试中,酷睿i7-11700K展现出了相比于酷睿i7-10700K的巨大提升,特别是在单核心性能上,Cinebench系列的单核心成绩分别提升了12.5%,15.1%和16.1%,越重的计算负载,提升比例越高。多线程的情况类似,只是提升比例要小一些。
锁定频率后,游戏CSGO中,酷睿i7-11700K比酷睿i7-10700K仍有超过1/3的性能优势。
综合来看,官方宣称的19%的IPC提升确实所言非虚,频率进一步提升就成为拿下绝对性能成绩的关键一环,这也是酷睿产品的传统优势所在。
UHD 750:非常时刻的选择
相比于和Sunny Cove一脉相承的CPU微架构,Rocket Lake-S在核芯显卡上的进步幅度要更大一些,直接沿用了Willow Cove的Xe-LP架构,当然因为桌面平台不需要那么强的集成图形性能,以及芯片尺寸的限制,所以大幅减少EU执行单元数量。
Xe-LP架构兼具着作为英特尔冲击独立显卡市场的敲门砖的作用,因此在架构上相比之前Gen 11有了大幅的革新。例如在EU单元上,在Gen 11的2×4 wide SIMD(单指令多数据,负责常规的整数及浮点运算)基础上,额外添加了一组负责特殊函数运算的2 wide SIMD,且两部分互相独立运行,从而提升并行计算性能。
多媒体引擎方面,编解码性能提升了一倍,同时引入了AV1硬解码,以保证对下一代主流编码格式的支持。接口方面,4×4K的输出管线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已然足够,除此之外,对需求更高的高端用户而言,8K、HDR10、Dolby Vision、12bit BT2020色彩空间都提供了支持。
UHD 750凭借新架构,性能相比UHD 630有了长足的进步,在3DMark 的Fire Strike和TimeSpy两个测试项目中,性能提升比例分别为69.6%和42.6%。仅从性能提升比例来说不可谓不惊人,对非3D(游戏)重负载需求来说,这一提升更是巩固了11代酷睿处理器在商用和主流家用市场中的地位,特别是视频处理能力的增强,哪怕系统配有独显,该核显也能单独实现视频加速,正可谓买一得二的超值。
另外,UHD 750还是AI应用的核心零组件之一,支持英特尔DL Boost特性,通过编程,AI负载可在Cypress Cove与锐炬Xe之间无缝迁移,实现透明化统一智能加速。
性价比再成杀手锏
全新的CPU及GPU核显加持,8核的酷睿i7-11700K又没有碰到14nm制程面积上限,俨然一切刚刚好的规格定义,这也为其演绎性价比角色打下了伏笔。
实际,上有酷睿i9-11900K确实凭借先进的微架构加上ABT频率提升技术,重夺多数应用性能王座,下有酷睿i7-11700K的实际售价并无提高,处理器部分的性价比已经非常出色。
再加上换用PCI-E 4.0接口和DDR4-4200之后,为显卡、SSD及内存带来的系列性能提升,以及扩展能力等新特性的增强,足以抵消500系列芯片组主板略高的价格。
除了CPU本身,500系列芯片组也是超多新特性的存在,特别是呈现在I/O接口性能水平上。首先在网络接口层面,新芯片组不仅直接内置千兆以太网,并可选2.5Gb/s以太网,无线联网能力则在Wi-Fi 6的基础上,升级为支持6GHz频率120MHz频段的Wi-Fi 6E,以及Killer高性能游戏无线网卡,提供低延迟、高带宽网络传输能力;通用接口层面,500系列芯片组首次集成了带宽为20Gb/s的USB 3.2Gen2x2(3个)接口,无需加装第三方芯片即支持从5Gb/s到40Gb/s(Thunderbolt4/USB4)各速度级别的设备;20条直连CPU的PCI-E 4.0通道+最多24条通过PCH连接的PCI-E 3.0通道,使新平台多显卡及多PCI-E SSD的扩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后者还可借由RST程序进行更为灵活的RAID阵列组合。
500系列芯片组平台与酷睿i7-11700K处理器的组合,延续了性价比低调压制对手策略,特别是在显卡价格高起的当下,为DIY玩家提供了可用的、实用的新选择。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