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C >正文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创作立场声明:无,自购自评先下个定语,织女星2020某种程度上有了所谓的“性价比”,煲开后的声音自然流畅,感染力极强,有一定的冲击感,三频饱满,感情色彩丰富,极其耐听并且好听,一个字形容那就是“醇”。

但是要玩好织女星2020,需要花一些功夫,下面仔细说说

进化:

Campfire的旗舰动圈一共历经了三代,分别是织女星初版,Atlas和如今的织女星2020,

织女星:8.5MM ADLC动圈单元 发售价9900

Atlas:10MM ADLC动圈单元发售价 9900

织女星2020:10MM ADLC 动圈单元 发售价6680,也是目前Campfire的旗舰动圈入耳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材质:

白色,为什么选择白色

Vega2020的配置为 不锈钢导管+SmokyLitz+陶瓷外壳+19MM ADLC动圈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白色的耳机是非常非常少见的(塑料材质的不谈),我所知道的入耳中只有仙女座CK和织女星2020了,头戴的话有一个TH900。

白色之所以难做原因就在于目前大部分的高端耳塞,要么是各种各样的金属材料(铜,铝,钛,不锈钢),要么是各种各样的镀层技术,这些材料要想实现白色都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反之如果是塑料外壳就没这个问题,还有定制,定制的话那颜色就随便调整了。

Campfire可以说是首次在金属外壳的耳机上实现了白色的效果,那就是仙女座CK,可惜这个CK镀层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也伴有掉漆的隐患,所以这只能算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尝试(这种发烧友性质的厂家就是这样的,想到一个点子就会想办法去实现,而且还不光是织女星CK,后期的金色太阳神也是如此,镀金涂层也有磨损的问题)

不过好在到了这一台织女星 VEGA2020,以上的问题终于不复存在,此次织女星2020选用了陶瓷外壳,(第二次运用,首次为天琴座),我也终于可以不用担心掉漆磨损的问题了。

为什么选用陶瓷,陶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瓷有什么难度?


陶瓷是一种密度非常高的材料,这意味着可以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震动,就质感来说,陶瓷本身的质感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拿在手上还是佩戴在耳朵里都可以感觉到和其他耳机的不同之处,材料本身的耐刮性也是非常强的,可以用很多年都不至于出现磨损和划痕,织女星2020的外壳制作工艺也比较考究,600度48小时,1200度72小时,最后再加以抛光。

陶瓷也不是没有遗憾的,那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报废率会比较高,在当年制作天琴座的时候成品寥寥无几,(GR09虽然也是陶瓷,但是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明显不同的工艺制作水平,差了两个档次都不止)

至于有些朋友担心的陶瓷会不会碎的问题,就我周围来说,一例都没见过,唯一一次还是看帖子看到的,一条IE800被磕到了一个角,至于IE800S就压根没见过了,所以不用担心易碎的问题。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某种程度上Campfire已经成为了最会创新的品牌,比如在外壳材料的选择上,目前Campfire已经选用过铝(仙女座),不锈钢(Atlas),陶瓷(织女星2020),液态金属(织女星初版)以及各种各样的涂层技术,说是技术激进也毫不过分,对比一些万年不变的品牌来说,我无疑对Campfire是持欣赏态度的,因为只有变化才有发展(不光是材料,ALO的线材和配件也一直处于更新当中),声音那就更不用说了,千万别觉得只是换名而已~比如仙女座,CFA出了很多款仙女座,但是每一款的声音都是有明显区别的,而不仅仅是换壳。

这里再啰嗦一句,织女星初版的液态陶瓷真的是非常棒的材料工艺,因为我的织女星用了这么多年,表面居然没有任何划痕,对比不锈钢或者铜来说简直一个天一个地的差距。

音质的进化:

织女星2020跟刺激这个词汇是无缘的,同样的跟“空洞”这个词汇也没有任何关系,织女星2020呈现的是一种典型的动圈听感,而不像某些动圈耳机明明是动圈,却非要调的跟动铁一样,片面追求解析度,我认为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动圈就要有动圈的特点,好在织女星2020上我可以看到这一点的体现。

织女星2020的声音特点可以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来形容,如果说给织女星2020套个武侠人物的话,那毫无疑问就是乔峰一般的存在。

对比初版的织女星一代,2020版本着重在人声和氛围感的表达上进行了强化,整体听着比之前要更加饱满扎实。

而对比Atlas,则是将原本有些浑浊的低频进行了收拢,整体的凝聚力有了增强,不再有沉闷的感受,整体要比Atlas结实有力很多,并且大幅度改善了佩戴,佩戴基本没有压力。

Atlas在我来看不算是一款成功的耳机,主要有3点,一是不算合适的佩戴感,耳机因为比较重的缘故,总感觉会往下掉,二是其夸张的低频,这个低频量感已经到了过犹不及的程度,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以至于整体闷了一些,虽然原线配备的是纯银Litz也难以改变这一事实,三就是不锈钢外壳,用久了全是划痕和磨损。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高频:织女星2020的高频绝对不能算是延展很好的那种,不如A8000,魔法人偶,这两个耳机的高音属于比较漂亮,延展性好的。那么织女星2020的高频在同级别耳机中能不能站稳呢,我的答案是没问题,就我个人的听感而言,织女星的高频信息量处于刚好够的那个程度,就像IE800S,榭兰图,AKT9IE这些耳机一样,高频延展绝对不能算是出众,高频的信息量也不能算丰富,但是够用的程度,毕竟是动圈,不过这也换来了一个优势,那就是这种高频会比较耐听,比较的自然。

中频:织女星2020的人声算是一绝,与1697Ti这种人声毒物对比的话,人声没有那么毒,不过厚度比1697Ti要更好一些,口型比Turii和1697Ti都要略大一点,这意味着如果你喜欢厚实饱满的人声表现的话,织女星2020可能更加适合一些,特别是在听比如张学友,玉置浩二,BBKING,中森明菜这些的话,那就是非常适合的。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低频:织女星2020的低频这里我夸个海口,同级别NO1,没有之一,但是要实现这个听感依然是有前提的。


织女星2020的低频有一点很神奇,那就是真正的鼓点想起的时候(不是电子合成的那种),耳朵都几乎感觉到了震动,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那就是听着听着就会不自觉的跟着音乐摇摆了。。。音乐的代入感非常强,一个字“燃”!这点在Turii和FWW上都没感受到,因为Turii和FWW这两个耳机的感染力不算特别好,但是也绝对不能说差,属于合格的那种,但是和织女星2020一对比一下子就有了听感落差。

其实织女星2020和1697Ti,Turii,FWW,黄鹂系列这些耳机一样、都存在一些遗憾,其实有遗憾不可怕,关键看你怎么解决,怎么调整,没有完美的耳机,看你想不想花心思了。

比如Turii的低频在我看来是有些不够量的,这是为了保证整体的通透度所必须做出的一些妥协,那么这时候其实可以尝试搭配P6P或者C套来改变一下,再比如1697Ti的背景在有些时候显得不算特别的干净,那可以考虑选择苏格拉底线或者背景黑一些的播放器来调整下,还有FWW的染色在我看来是有些多的,那可以考虑搭配一个音染少的播放器来听,比如钛墨菊或者P6Pro。

所以,问题不可怕,关键看你希望声音从哪个方面进行优化,然后针对弱项去调整~而且我所认为的不足说不定正是你最看重的优点,所以啊,关键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这里的织女星也是一样,中频有些糊,高频有些暗,那么我通过换线和换套算是彻底改变了这个小毛病,那对我而言就是有收获的,如果你的感受和我一样,不妨也这么试试,小成本大提升。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当然在我看来音质的进化还不算最厉害,而是价格,这一代在升级了音质的情况下,实现了对前两代动圈旗舰的超越,价格反而降了下来,对比之前大概只有6折的价格了,Campfire从实际行动说明,耳机是可以加量不加价的。

怎么玩好织女星2020

煲机:

在一开始拿到织女星2020的时候,我的感受是“XX”,贬义词。。。因为实在是闷的过分,整体又很浑浊,不过根据一贯以来的经验来说(毕竟初代织女星和Turii都是300小时后才算开声),我感觉织女星2020是不至于如此的,然后开始漫漫折腾之路。

首要的就是煲机,其实我个人不是特别建议去专门煲机的,因为太累,太折腾,但是在织女星2020上我认为是有必要的,尽快煲,加速单元的老化过程,在半个月后,织女星可以说是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同样的还有初版太阳神以及TUX5,都是需要煲机的存在)

线材搭配:

Campfire耳机的配线简单来说一共有4种,分别是Tinsel-Litz-Silver Litz-Smoky itz(其中Silver是Atlas的配线,额外的SuperLitz是太阳神的专属,)

这四款线材中,我个人最欣赏的就是Litz原版,新版的Smoky itz虽然线身柔软了许多,用久了也不会发黄,但是声音的线条感比起老款是有一点降低的感觉,特别是搭配这一代的织女星2020,会变得闷闷的,并且最关键的是颜值也不搭啊。。。所以换线是有必要的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在煲机300小时后,织女星毫无疑问已经跻身了第一梯队,成为了动圈中的佼佼者,然而我始终感觉线条感还是不能达到我的要求,在听流行的时候还好,但是一旦涉及到诸如萨克斯,小号,提琴,钢琴这些乐器的时候,线条感总感觉不够明朗,于是开始折腾换线,我前后换了不下10条线,这其中不乏上万的高价产品,就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线材,这个情况在Turii和TUX5上也出现过,怎么换线都换不好。

最后我想反正都换不好,那干脆换个颜值高,外形上比较搭配的线材得了,于是就选择了Final京这条升级线,结果。。。“XX”!这次是褒义词!就。。。这条1K多的线搭配织女星2020,组合出来的声音比我之前尝试的十几条线都更加优秀!并且颜值上也完全挑不出槽点,堪称天作之合!白色的耳机+银白色的线材再配合不锈钢的分线器,颜值上简直无可匹敌了!

京线搭配织女星2020可以有效增强织女星2020的声音透明度,低频的回弹感不再是那种慢悠悠的感觉,而是变得凝聚了,整体结实了太多,低频的质感哪怕对比1697Ti这种低频怪兽都不遑多让。

同时整体的鲜活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个组合下的织女星基本没有什么音乐是不能听的了,哪怕是对耳机考验较高的钢琴和小提琴都不在话下,高频的质感也完全能够发挥,而且泛音非常充足,充满了动圈饱满且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乐形体感有了大幅度的升级,可以说是一次正面的升级,特别是如果你的播放器有平衡口的,那么一定要选择2.5或者4.4的平衡京线,绝对值得一试。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说到这里刚好在听Warren G/Nate Dogg的G Funk西海岸说唱,这个简直带劲的不得了~

耳套搭配:

耳套方面我研究出了一个非常非常棒的耳套组合,注意这个耳套不光是织女星可以用,如果你有别的耳机也完全可以尝试下我这个建议。

那就是将Final E套和EarrBOND耳套进行结合,你需要购买一对小号的EBT套,然后将内部绿色或蓝色的硅胶结构取出来,然后装进E套里面,这时候就是真正的完全体了!E套无需另外购买,织女星2020原配就是E套。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当然觉得麻烦的朋友也可以选购小橘套(佩戴舒适度要差一些),那么为什么不用原本的EarrBOND套呢,因为这个品牌莫名其妙只提供小号和大号选择。。根本没法用,而且EBT套的表面也不如E套那么好。所以自己DIY一下吧~会有很正面的提升~不过这个组合一定要注意EarrBOND的结构,一定要选择刚刚好的那一块,因为小号EarrBOND的内部结构还分为了3种。。。我个人建议选择蓝色或者绿色的SMALL码就可以了。

在佩戴方面,织女星2020丝毫不存在压力,毕竟单元那么小,女孩子都可以轻松佩戴,而且不会觉得难受。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不过这一代VEGA2020和之前两代一样,还是有一个小毛病,那就是耳套如果比耳朵大一些的话,在佩戴耳机的时候,由于压力的关系声音会有些轻(单元内外压不平衡),过个几秒钟就好了,这个没办法,在很多动圈耳机上都存在,所以选择合适的耳套非常重要。


对播放器的要求:

Campfire一直在走两个极端,那就是要么好推的很,比如仙女座,天坛座和太阳神(这些都堪称是底噪探测机,非常易驱动,我哪怕接个蓝牙都能出好声),要么难推的很,比如VEGA,Comet,Atlas,推不好的结果直接就是发闷,残响严重,所以播放器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两个要求,一是需要轮廓清晰的三频表现,得上下都能舒展开,二是需要强大的推力支持,此外能上平衡就上平衡。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播放器里面,我优先建议Kann Alpha,还有iBasoo的DX300也不错,只是有些大(DX220就算了,220的声音割裂感太重,声音不流畅,不好听),另外小墨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你有旗舰级比如P6Pro,SP2000或者钛墨菊那当然毫无压力~

好了,已经很久没有写这么长的测评了,对于CFA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就真的非常非常喜欢,相信你看完这篇评测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腰乐队,一支在我心中无可取代的乐队,2020年发行了新专辑,改名为寸铁乐队

无题


我讲给你一个笑话


我正在忘了你


目击你刚刚完成这一跳


我所感受到的是你的悲伤吗


道别时想说些什么


若你心年轻


请坚信他曾经坚信的诗篇正在短波中消散


旅途愉快

加量不加价的存在,Campfire VEGA 织女星2020测评,一些折腾的经验


网友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暂无评论...
三日内热门评论文章
为您推荐
  • 相关阅读
  • 业界资讯
  • 手机通讯
  • 电脑办公
  • 新奇数码
  • 软件游戏
  • 科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