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返乡过年?还是就地过年?最新一届#双面过节指南#开始啦!本次征稿活动分为A面返乡和B面就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分享自己的春节攻略,优秀的投稿文章还有可能能获得优厚的大奖哦,快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众所周知,1月11日线上CES展会上,英特尔在线发布了第11代桌面级处理器和相对应的主板,随着展会结束,各大厂商也逐步开始了新一轮产品的宣发,对于主板而言今年是英特尔产品首次支持PCI-E 4.0和B560芯片组主板支持内存超频,对于内存超频来说,英特尔终于愿意下放了,喜大普奔(那六个字你懂得~~~)!!!
而关于PCI-E 4.0的支持,这里就需要多嘴几句,给大家简单分析下,是否值得交钱上船~~~
图片来源于:凤凰网
1.性能提升
从理论数据上来说,PCI-E 4.0(后文简称4.0)对于3.0来说有着理论上接近一倍的带宽提升,而实际使用上,早期的4.0固态,由于主控方案属于早期产品,姑且称其为一代目(第一代4.0固态硬盘解决方案,例如群联PS5016-E16方案),所以不论是对于4.0带宽的发挥或者性能释放亦或者温度控制都不太好,普遍高温,并且顺序读取只有5G/S左右,远低于4.0理论上7.88G每秒的理论上限,相对于目前高端3.0的NVME固态也没有特别大的优势(指顺序读,其他方面也没什么优势);
而比较新发布的解决方案,暂称之为二代目,相对于一代目来说主要解决了对于4.0带宽的利用和温度方面的控制(但是还是热),所以普遍二代目产品的顺序读取都能够在7G/S左右,也比较接近了理论上限。
注意,目前以上所有内容都是关于4.0或者3.0的最大带宽以及顺序读取性能所述,“顺序读写”也是厂商着重宣传的一个卖点,而对于零散小文件(或者说4K性能、随机读写性能),目前对于4.0的固态硬盘产品宣发来说鲜有提及,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于4K、随机读写方面,4.0对于3.0而言并无显著提升。
2.体验提升
本来想放张玄学的图,想想还是放一张我LP思考的表情包吧~~~ 我先发呆会~~
首先吧,体验这个东西比较的玄学,就是有些人觉得很有用(我看来是脑补,开十足的脑放【名词解释,脑放指得玩HIFI的,在试听相似价位或者相似定位产品产生的体验差异,觉得其中一个产品格外的好,属于强烈的心理暗示】),有些人就不以为然,以4.0的固态来说也会有比较多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谈感受之前,先谈一谈历史,如果在看文章的你,接触电脑有些年头,大约在12年之前接触电脑,在当时,固态硬盘并没有普及,绝大部分的电脑使用的都是机械硬盘作为存储介质,相信还是能够回忆起当时,开关机需要几分钟,开机后2~3分钟不能操作,打开文件需要等几秒甚至十几秒,有时候更新下系统需要通宵达旦,现如今,,上述内容都已经成为过去,如今的电脑开机只需十几二十秒甚至几秒,电脑开机后秒操作无需等待,软件什么的都是秒开,改变这一切的就是因为固态硬盘的出现;
图片来源于:百度贴吧:闇之霸者 桌面背景还是辆软尾~~
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本质的区别就是随机读写性能的提升(就谈性能方面,不谈结构哈),虽然顺序读写能力也有不少的提升,但是引起质变的还是随机读写性能的巨大飞跃(也就是随机读写和4K小文件读写);
如果仅仅是顺序读写的提升,在相同容量的情况下,机械硬盘组raid阵列(阵列并不能提升小文件读写速度)的成本要低很多很多,两块3.5寸机械硬盘raid 1阵列就可以接近一块SATA3.0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写性能(以一块机械硬盘200M/S的读取性能,SATA3固态硬盘500M/S左右的读取性能),但是容量却是固态硬盘的几倍甚至数十倍;
即便是如今固态硬盘较为普及的情况下,机械硬盘的单位容量价格还是低很多,而在14年左右,120G的固态价格已经是2块1T3.5寸机械硬盘的价格了,差不多的顺序读写性能,更低的价格,16倍的容量,没有成为主流做法,自然能够证明顺序读写性能并非最重要(受众并非一般消费者);
随机读写性能方面,以CDM测试举例,随便什么固态在4K测试这一项都能够达到十几M/S以上的水平,但是机械硬盘就很难找到一个4K读取超过1M/S的,极端情况下能出现上成百上千倍的性能差距。
图片来源于:驱动中国
我刚接触固态硬盘的时候,三星830 120G还需要1300元左右,非三星正常价格也要1100元左右,彼时1T机械硬盘比现在也贵不了多少,如果单纯是因为顺序读写性能的提升,一块固态硬盘显然不如多块机械硬盘组阵列来得划算。
而4.0带来的提升,主要就集中在顺序读写这一项,随机读写的性能相对于3.0的固态并没有很大的提升,随机读写性能这一项重要指标,在机械硬盘跨向固态硬盘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显著变化,直到傲腾的到来,但是即便是傲腾显著的提升了随机读写性能,在日常使用方面并不能直接与高性能固态硬盘区分,一般固态的4K随机读写性能已经完全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要求就那么点,再高的性能也无意义。
所举的例子,大家应该对于顺序读写和随机读写(4K性能)有所了解,以及孰重孰轻,那么对于4.0的购买能否多一份理性?
当然,会有人反驳,是不是复制文件更快了?
是,确实更快了,但是仅限于顺序读写也就是大文件的读写,另外一般人一年之中有多少小时是处于在这样的使用环境?亦或者是你愿意最大化优点,然后整天没事干复制文件玩?放弃吧,你并不一定是4.0优势的受众。
3.必然性
图片来源于:Apple官网
不论是为了行业发展或者是作用于消费主义(简单说就是制造亮点忽悠人买),产品都需要不停的迭代升级,获得更好的性能(即便受众未必是一般消费者),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如果现有产品不能达到要求,类似于苹果的厂商就会选择自己生产,A系列移动端处理器,S系列穿戴设备处理器或者最新的M系列PC处理器都是例子;
对于性能提升自然是需要支持的,新品的发布对于任何方面来说都是好事,不论是厂商之间的厮杀,市场的活力都有益处,只是作为消费者,何时入手还是值得思考的,给他点时间吧,让他发展发展(我是有点觉得目前4.0的固态还不够完美~~)再降降价~~~
4.理性
说得有点多,这里就是想告诉大家对于新产品其实需要理性看待,相信我,一个以固态硬盘这么小众地产品入圈的人来说,对于固态这个小圈圈里面出现的新鲜事物我还是比较关注的,而在AMD首次将4.0带入消费级市场后,例如群联之类的源头厂商也只是开始初代产品的尝试,前面也分析了,一代目的产品其实挺不如意的,AMD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水花(1是确实4.0提升意义不太大,2是AMD影响力还是不如英特尔),而如今的英特尔也终于入场了,相信在AMD和英特尔的推动下,4.0的固态在21年也应该能够迎来井喷式的发展~~~
另外,对于存储类的产品来说,所谓的“性能”远不及容量来的重要,在保障了硬盘/内存的容量过后,再追求性能才是根本之道,一般用户(臭打游戏的、一般办公、入门级专业需求)保证有16G以上内存再追求高频;
固态方面基本保障个人够用再追求性能方面的参数,一般而言建议1T以上固态~~~
在没有保证容量的前提下,在500G的高端固态和1T中端固态之间,我会毅然决然的选择1T中端固态(当然不是让你去买大容量的垃圾固态,望勿曲解)。
目前来说4.0的固态硬盘价格在3.0的2倍左右,4.0的固态硬盘价格在SATA3.0的4倍左右,“大船”的4.0固态相对价格较低,但是价格相对于3.0固态来说还是高出不少,1T的4.0大船可以购买2T的3.0大船了,并且保修也存在一定风险,目前而言,并不建议普通用户购买4.0固态。
如果预算不太高,这部分还是能省省的,土豪请无视~~~但是务必做好散热工作(3.0的固态同样需要做好散热)~~~不然也是发挥不如意的。
5.Who?
图片来源于:WHO 小标题意思是Who 誰~~~谐音梗?扣钱!
在前面,提到了受众这一问题,那么4.0的受众是哪锅(ge)呢?咱先引入个小知识点~~~
对于企业级固态而言日常使用会大致分为三类,读取密集型、写入密集型和综合型,然后残酷的说,以一般消费者读写量而言,我觉得是没有资格归类在其中的(而实际也是属于综合型),而4.0带来的优势,对于顺序读写的应用形态能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可笑的是,在4.0发布前很久就有相同带宽的3.0X8的固态硬盘发布,三星PM1725系列固态就是其中之一,顺序读取已经达到了6200M/S,领先你很久,气不气?(一般主板也可以用)
这里还是捎带解释下这三类大概是什么情况:
读取密集型,对于数据类型是重读取,轻写入,对于NAND寿命要求较低,数据一经写入修改的可能很少,类似于一些网站存储服务器,读取量可能是写入量的数百倍数千倍,目前有不少TLC固态服役,甚至QLC也可以考虑加入;
写入密集型,对于数据类型是重写入,读取较少,对于NAND寿命要求高,数据经常变动,能忍受长时间写入工作,并且不出现严重的性能下降,重写入寿命,以SLC/MLC和傲腾为最佳,目前也有少量TLC固态服役(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不支持SLC Cache),QLC就。。。。耗子尾汁;
综合型,其实就是比读取型稍微注重了点写入性能,耐写性好一些,读写工作相对均衡。
扯得又远了,对于4.0带来的优势,以下行业还是建议购入的,影视/视频剪辑,CG,网站后台存储,NAS缓存等,对于顺序读写性能要求较高的行业,一般消费者持币观望(等降价,或者说目前更建议3.0),土豪消费者还是您随意~~~
6.总结
胡邹邹也邹完了,总结其实前面已经做了,自认为本文还是有点点干货,大家可以评论区反馈下意见,或者说还有哪些方面的有所疑惑~~~
目前主板支持4.0并不代表必须购买4.0的固态,相对目前的情况,3.0的固态甚至SATA接口的固态,都是可以作为选择的,甚至是更优的选择~~~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DIY装机小圈圈尽快恢复正常,显卡降价让我早日用上独显~~~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